發布時間:2023-04-20 11:53
(達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戴靜文 嚴衡玬 張科文/圖)4月19日,全國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培訓班在渠縣召開,實地觀摩、展示成果、交流經驗,為扛穩扛牢糧食安全“國之大者”,堅定落實國家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任務提供新智慧、新思路。
陽春四月,春意盎然,走進渠縣土溪鎮平碾村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示范現場,放眼望去,按標準行間距種植的玉米,似訓練有素的將士一般整齊地排列在田地里,長勢喜人。技術員指尖輕點,通過遠程操作智能灌溉系統,水花迸射,滋養土地,澆綠嫩葉,滿眼皆是收獲的希望。
在中灘鎮勝利村、花園村,大豆玉米氣吸式精量播種機、無人駕駛雙系統分帶噴霧機、太陽能熊貓風吸殺蟲機、土壤墑情監測儀等適宜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的新機具、新裝備集中亮相,有關人員現場演示了耕、種、收領域的高端智能化機械裝備,為農業農村工作者和廣大群眾打開了新機具新技術推廣的窗口。
觀摩團一行邊走邊看,觀摩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試驗示范基地、油菜綠色高產高效示范現場,深入了解了渠縣“油—芋—玉—豆糧經復合種植模式”,滿懷激情地交流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、管理模式、田間管護、產品銷售、群眾增收等經驗做法。
在隨后開展的培訓班上,四川農業大學教授楊文鈺、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張東興、中國農科院研究員李香菊,圍繞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推廣策略、機械化生產技術與裝備、防蟲害等方面進行授課。參會人員紛紛表示,此次培訓班學習了經驗、拓寬了思路?;厝ズ?,將把此行收獲、成果與各地發展實際相結合,進一步創新發展模式和種植技術,扎實推進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工作。
近年來,達州堅決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,通過專班推動、資金撬動、政策促動 “三大保障”,依靠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、幼林果園間套種等“五種模式”,專合社、家庭農場等“五類主體”,繪制生產布局圖、建立種植花名冊“三大舉措”擴面積,同時,強化種業、高產、農機“三大攻關”提單產,著力解決“誰來種”“在哪種”“怎么種”的問題,持續擦亮糧食大市金字招牌。2022年,完成糧食播面864.2萬畝、總產319.6萬噸,成功摘取全省糧食產量“十連冠”;完成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59.56萬畝,位居全省第一。
目光再看渠縣,近年來,渠縣深入實施“藏糧于地、藏糧于技”戰略,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三年大會戰,構建“糧倉衛士”工作機制,建成高標準農田73萬畝,培育現代農業園區25個。引入中科院、川農大專家服務團,建設謝華安院士科創中心,開展“種芯片”技術攻關,實現從“買種”向“制種”、“人力”到“機器”的跨越。2022年完成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22萬畝,居全省第一。2023年,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任務20萬畝,占全市任務的39%,占全省任務的4%,繼續保持全省、全市第一。
今年,中央一號文件提到“加力擴種大豆油料”。深入推進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。扎實推進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,支持東北、黃淮海地區開展糧豆輪作,穩步開發利用鹽堿地種植大豆。
2023年,達州承擔了854.7萬畝糧食播面和51.3萬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任務,復合種植任務再次為全省之最。為此,達州將再添措施、再鼓干勁,堅定履行產糧大市的使命擔當,穩住播面、主攻單產,全力推廣大豆玉米復合種植技術,推進丘區農業機械化建設,為建設農業強國、打造更高水平“天府糧倉”貢獻更多達州力量。
來源:掌上達州